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>纪念馆动态>纪念高二适先生诞辰110周年书法精品展再掀“兰亭序”论辩反思

纪念高二适先生诞辰110周年书法精品展再掀“兰亭序”论辩反思

发布时间:2013-10-10 点击数:5057

    今年适逢高二适先生诞辰110周年,为了纪念这位当代杰出的诗人、学者、书法家,由中国书法家协会、江苏省委宣传部、江苏省文化厅、江苏省文联主办,由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政府、泰州市姜堰区人民政府、江苏省美术馆、江苏省书法家协会、江苏美术出版社、南京市书法家协会承办的“高二适诞辰110周年书法精品展”开幕式和《高二适手札典藏》首发式于2013年9月27日上午正式开幕,展览日期自9月27日至10月22日。

    高二适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学者、诗人、大书法家,他成就卓著,学识渊博。高老是江苏东台人,出生于1903年,去世于1977年,享年75岁。先生原名锡璜,后更名为二适,号舒凫。他自己解释道:“二适者,适吾所适也;舒凫者,舒展自在也。”在书法艺术方面,二适先生也正是追求这种“适吾所适……无适而不可”的境界。高老出生在东台一个私塾教师家庭,自幼读书勤奋,曾考入上海正风文学院、北平研究院学习。上世纪三十年代,应国民党元老、岭南派画家陈树人之聘,担任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办事员,不久升为科员;“七·七”事变后转任立法院秘书;抗战胜利后在几所大学担任教授等职务;解放以后,仍然从事教育工作,六十年代,经过章士钊先生的引荐,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聘为文史馆馆员,直至病逝。高二适先生因为1965年那场震惊学术界的“兰亭论辩”而名声大噪。

    1964年、1965年,在南京的郊区先后出土了晋王兴之夫妇墓志和谢鲲墓志。听说了这件事情的郭沫若老先生亲自赶赴南京,并做了拓片带回北京研究。1965年5月,郭沫若在《文物》杂志上发表了《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<兰亭序>的真伪》一文,郭文的结论就是:《兰亭序》的文章和墨迹都是后世依托,并非王羲之的亲笔。高老在认真研读郭文以后,觉得文中牵强之处颇多,就撰写了《兰亭序的真伪驳议》,并寄往报社,希望得到发表,引起学术争论。但是,很快被作为自然退稿退了回来。于是,高二适就把他的文章寄给章士钊先生,希望得到章老的支持和帮助。也许是因为郭沫若的缘故,章老觉得这件事情不大好办,就写信给毛泽东,转呈了这篇文章。毛主席在看了以后,分别于当天给章士钊和郭沫若写了信。主席在写给郭沫若的心中批示道:“笔墨官司,有比无好。”在毛主席的亲自关怀和过问之下,这篇文章先后两见报刊。1972年,郭沫若又在《文物》杂志上发表了《新疆新出土的晋人写本<三国志>残卷》,仍然固执己见,并批驳章士钊《柳文指要》中坚持《兰亭序》非伪的观点。由于当时章士钊年事已高,且政事又忙,高二适便代为撰写了《兰亭序真伪之再驳议》一文,后因当时的政治气候,文章一时难以发表。遗稿与1982年在《书法研究》第一期中刊出,作者口气也改为高二适。1998年,在南京东郊出土了东晋名臣高嵩墓志,其中出土的两方楷书砖质墓志重新引发了六十年代王羲之《兰亭序》真伪的话题。这两方楷书实证资料,纠正了郭沫若的错误观点,也为《兰亭序》真伪之争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。

    此次,在江苏省美术馆隆重举办的“纪念高二适先生诞辰110周年”高二适先生书法精品展,共展出高二适先生的作品近200件。展出作品由姜堰高二适纪念馆、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以及高二适先生家属、学生所提供。开幕仪式由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主持,中国文联副主席段成桂、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章剑华、中国书协副主席言恭达、浦口区区长瞿为民、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吴为山发表了重要讲话,对高二适先生在文史哲领域的突出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,对高二适先生的人文品格表达了崇敬之情。此次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,参加活动人数约500余人,在开幕式结束后,大家纷纷前往展厅观摩高二适先生的书法作品。此次活动恰逢十一黄金周,也为广大市民提供了高质量的文化盛宴,有利于江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。

    本次“纪念高二适先生诞辰110周年”书法精品展,不仅吸引了广大书法爱好者和广大市民群众前来参观,也在学术界重新引发了“兰亭序”论辩的热潮。虽然上世纪末期,“兰亭序”真伪之争已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,但是高二适先生这种敢为天下先,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却是永存的,并将长久地影响着整个学术界的发展和前进。高二适先生曾在他的那篇著名的《兰亭序的真伪驳议》中提出:“吾素不乐随人俯仰作计”。当年郭沫若先生的“《兰亭序》为后世依托”之说一出,赞同者颇多,而高二适先生独持己见,这种精神与魄力都是难得的。

    今日,我们去参观的并不仅仅是高老的作品,而是高老那独特的精神与气质。在为人为学之中,我们都要学习高老那种“世上无难事,只要肯登攀”的精神,坚信“读书多节概,养气在吟哦”,不断学习进取,不断开拓创新。这些才是我们纪念高二适先生诞辰110周年真正的意义所在。

名人馆(马莉)
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四馆介绍|业界新闻|申请办展|联系我们
© 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. 苏ICP备18022780号-1 您是本站的第 位来客
友情链接: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江苏省美术馆 江苏书法网 浦口区文化广电局


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