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>纪念馆动态>客来倘问临池兴 惟望书家噪一高——由“高二适诞辰110周年书法精品展”开幕想到

客来倘问临池兴 惟望书家噪一高——由“高二适诞辰110周年书法精品展”开幕想到

发布时间:2013-10-12 点击数:5017

中国人素有逢五逢十就要对以往的人或者事进行一次“回顾”的做法,这是一种好传统,特别是对越来越缺乏“吾日三省吾身”的当代中国人来说,这种带有纪念意味的文化自觉自有其独特的价值。

     今年适逢高二适先生诞辰110周年,为了纪念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、傲岸耿介的学者、古今独步的草书大师,由中国书协、江苏省委宣传部、江苏省文化厅、江苏省文联主办,由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政府、江苏省美术馆等多家单位联合承办的“高二适诞辰110周年书法精品展”开幕式暨《高二适手札典藏》首发式于2013927上午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展。这次精品展共展出高二适先生作品近200件,展出的作品由南京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、姜堰高二适纪念馆以及高二适先生的家属、学生所提供。

高二适(1903-1977),原名锡璜,中年以后改名二适,自号舒凫老人、磨铁道人,江苏东台人。高老的文章精于考据,细大不捐;他的自作诗,见性见情,直抒胸臆。他在书法上初临钟太傅,继乃专攻王右军,晚年醉心于章草,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。历经数十载广搜各种《急就章》注校考异本,以及古代残简碑帖,排比章正,矫正诸本之失误,完成《新定急就章及考证》一书,填补了我国书法史和文字学研究上的一段空白。20世纪60年代初的那场“言之有据、震动士林”的兰亭论辩更是让高二适的名字深深镌刻在了中国的文化史上。

高老生前并非家喻户晓、轰烈名世,实为曲高和寡,他一生与书相伴,闭门读书,潜心治学,拒绝粗鄙庸俗的笔墨应酬,皮厚腹空的谈学拜访。然而当这位书坛前辈先贤,在诞辰110周年之际,当后辈晚生惦念起要为先生操办一次纪念性的作品展时,各方力量汇集一堂,一场书坛盛世的帷幕徐徐拉开。

书香墨海里,一幅长卷作品的展出引来观者争相驻足观看,这便是《兰亭序真伪之再驳议》,该幅作品即是文章又是史料与60年代高老所做的《兰亭序真伪驳议》交相呼应演绎了中国书法史上的那场“公案兰亭”,两篇驳文基于高老终其一生在文史、诗、书上的不懈追求,学养深厚、考据严密而出,掷地有声,影响巨大!正如先生的学生,现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徐利明所说,高老的一生在“诚”、“勤”、“广”、“深”中读书,治学,论艺,如果从高老自家言论中采摘,即“吾素不乐随人俯仰作计”之诚、“一日无书则不能生”之勤、“出入数百年,纵横百数家”之广、“若草法从章法来,则高古无失笔矣”之深。

高老的这些治学与为人的品质放在现如今这个学术、艺术的大环境里,无不令当代“伪大家”汗颜。他的“诚”在于为人真诚坦率、据理臧否古人,不趋附世俗,为真理敢振臂高呼!这点,今时几人能及?高老之“勤”于本次精品展中便可端倪一二,多幅作品都是读书之余的手札笔记,作品上多有反复批注、题记与朱砂句读。他以研究的态度读书,兰亭论辩中的《驳议》与《再驳议》都能显示他深厚的文史功底和学术水平,放眼现在,又有几人能有高老如此治学之勤。他在书法的探索更是经历了博采众家,勤奋研习,蝉蜕龙变的过程,从其现存的书法作品和碑帖的题记上可窥见其研习碑帖之广之深。他的学识和实践是高度统一、相辅相成的。正因他“诚勤广深”才造就了这样一位真正的大家。

我们在这里,从件件作品中缅怀追忆这位书坛先贤,一代学者,在纪念、传承的同时,更是要共同勉励:当这世界愈发丰富芜杂时,越是要沉淀下来。不趋时流,远离利益流毒,潜心治学,只有学问越深学养越厚,才能与大师有缘。

     高二适先生的成就是巨大的,他的书名和影响并未焕发出其应有的光芒。即使是在今天,高老的书法仍然未能走出江苏,为全国书坛大多数人所真实认知,个中原因固然有因其书法艺术的卓绝,即高处不胜寒的境界距离,也包含着宣传推介方面的缺乏:一是:高老的精品仍有未能公之于众的畅达,更多的作品在那个动荡的岁月里消失不见,其中不乏珍贵的著作原稿。二是:高老的出版物仍然不多,相关的发表和研究都还远远不够。但是应该看到高二适先生家属、学生以及高二适纪念馆在不断做出的努力,这次高二适先生的110周年精品展的成功展出及《高二适手札典藏》的发行无疑是高二适先生书法成就向着走出江苏,面向全国前行了一大步!

名人馆(蒋康)
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四馆介绍|业界新闻|申请办展|联系我们
© 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. 苏ICP备18022780号-1 您是本站的第 位来客
友情链接: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江苏省美术馆 江苏书法网 浦口区文化广电局


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