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
当前位置:首页>学术动态>金陵四家研究>节临王羲之《小园帖》《问慰帖》赏析

节临王羲之《小园帖》《问慰帖》赏析

发布时间:2014-07-03 点击数:6952

胡小石先生节临王羲之《小园帖》、《问慰帖》手卷,为晚年临习王羲之行草书的精上之品。

胡小石与吕凤子、李健、张大千等同为李瑞清开创的“李氏书派”的重要代表,又与林散之、高二适、萧娴并称“南京四老”,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以来崛起的一代书法大家,在书法领域取得了非常杰出的艺术成就。胡小石的书法深受李瑞清的影响,深研商周甲骨、金文、秦权诏版,汉魏以来《张迁碑》、《郑文公碑》、《马姜碑》、《乙瑛碑》、《董美人墓志》、《常丑奴墓志》、《萧碑》、《萧秀西碑》等,钟繇、王羲之、王献之、苏轼、黄庭坚、米芾、董其昌、倪元璐等诸家法帖,也多为临写,深得涩笔、方笔之法,为他书法风格的形成打下了雄厚的基础,确立出雄厚奇丽、劲畅精整的书法风貌。在长期的书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,胡小石接受了李瑞清的书法经验和教训,力避尊碑的不足,有意识引碑入帖,碑帖并重,试图在书学上拓展出新的道路。胡小石在晚年常以碑体方笔临写二王法帖,融碑入帖,即是这一书学经验带来的结果,也成为他晚年书法的显著特色之一,其苍劲流利的行草书风貌,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。胡小石节临王羲之《小园帖、问慰帖》,即是此一时期融碑入帖的书法精品之一。

胡小石节临王羲之《小园帖》《问慰帖》为一手卷,全幅纵135厘米,横20厘米,释文为:

此何可言,足下疾苦,晴便大热,恒中至不,易可得过夏不?甚忧卿,还具示问。顺和似,未复庆等,近消息,悬心。君并何为耶?

此节临王帖,非常精到耐看,具有胡小石晚年“引碑入帖”书法的典型面貌。同明清以来一些尊崇帖学的书法家的作品相比,此件作品无论精神气象还是笔法内涵,都有很大的不同。在创作此件作品的过程中,胡小石全神贯注,凝注全部心力,以“戴磨而舞”、“狮子搏兔”的手段,强行推进,因而显得力沉气猛,给人硬雕排空、气势森然之感。全幅以气盛、以力胜,将王羲之书法潇洒灵秀、阴柔审美格调转向阳刚大美的审美境地,这确实是胡小石“引碑入帖”,在帖学中不断强化“金石气”的必然结果。在此卷的书写中,最值得注意的是胡小石的起笔和行笔,他将碑碣书写之法与写帖法度浑融起来,取旧法而成新法,获得了很大的成功。每一起笔,多取方笔用笔,斩伐决断,决不拖泥带水,这是碑碣书写方法的成功运用;而行笔中又中锋用笔,不时有涩笔之势,显然是以帖为主、以碑为辅书写方法的灵活运用,从而使笔划精气内敛,笔下线条更加凝厚深重,奇崛劲挺,给人以笔力雄强、浑厚之感,线条不疲软打滑,非常有味耐看,具有很高的艺术质量。

当然,作为一位学者、诗人,胡小石广泛的人文修养和审美好尚,也为这件作品带来了更加深邃的精神内涵,文人虚和灵秀的审美意象也在作品中呈现出来,不纯以雄强劲健的壮美格调取胜,阴柔秀逸的精神格调也成为其审美意象的组成部分。胡小石在章法中注重空间布白的留空,在运笔中注重用笔轻重缓疾的变化,笔墨细微精到,这都在很大程度上营造出了虚和之美的意境,避免了笔划过重厚重雄强所带来的不良冲击,减缓了雄强劲健意象带来的审美压力,从而呈现出了清俊冲逸、虚和宁静、雅洁灵秀的审美意象,为此件法书增添了潇洒秀逸的成分。

纵观此件作品,运笔自如,全幅一气呵成,大气而浑朴,苍茫而精森,不愧为大匠精心之作。由于此件作品是胡小石晚年的作品,已经没有了早年的躁气、火气,心意沉静,“人书具老”、“不疾不励而风规自远”,已经进入了苍劲浑茫的大美之境。杜甫所谓“篇终接混茫”,也许指的就是这一境况罢。



作者简介

赵启斌,现供职于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,先后参与、主持编著了专著20余部,发表论文200余篇。长期致力于诗词、书画的创作。
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四馆介绍|业界新闻|申请办展|联系我们
© 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. 苏ICP备18022780号-1 您是本站的第 位来客
友情链接: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江苏省美术馆 江苏书法网 浦口区文化广电局


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