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
当前位置:首页>学术动态>金陵四家研究>金陵四家书法赏析|萧娴《荷风·菊露》篆书联

金陵四家书法赏析|萧娴《荷风·菊露》篆书联

发布时间:2022-12-17 点击数:4

640.jpg

萧娴书法重势尚质,风格可以“重、拙、大”三字来概括。从“荷风消夏,菊露冰秋”这幅篆书对联,我们可以读出她对“三石一盘”的终生迷恋,以及对“博大沉雄”的一贯追求。


篆书自秦汉以降,古意顿失,秀逸纤弱者众,而雄强朴茂者稀。故近人李瑞清认为秦汉石刻篆书未能尽篆之妙,不足效法,主张“求篆于金”,主张“神游三代,目无二李(李斯、李阳冰)。”萧娴习篆走得就是这条路,她从《散氏盘》入手,旁及石鼓文,《散氏盘》书风凝重浑厚,字形横斜错落;石鼓文书风古拙醇厚,字形严正遒劲。对这两大经典地心摹手追,使萧娴篆书以雄强朴茂见长,无“女郎才”,有“丈夫气”。


这幅对联给人的另一个感觉是有力度,从笔法行迹上看,力道极强。蓋整幅对联皆以中锋行笔,且“尽一身之力而送之。”萧娴作书最强调用笔,她说:“用笔解决了,布白、结构之类都能自然形成。”她说:“笔要提得起来,才能八面玲珑。”她主张“笔笔中锋”,蓋中锋需以臂膂之力行笔,如狮子搏象,以全力为之,故力道遒劲,每个字都能力透纸背,入木三分。


这幅对联还有浓厚的金石气,萧娴对篆刻也独有心得,她的学生邹平朝说:“萧老一生精研书道,正、草、隶、篆无一不精,篆刻虽其余事,但造诣决不在书法之下。”对联虽以浓墨为之,却时见枯笔,可谓老笔纷披。如“露”的“雨”字头,在弯勾处有意断开,极似刀斫之痕,又彷佛久用磨蚀,看起来金石味极浓。


这副对联用笔全用圆笔,线条皆为弧线,饱满雄厚,润中有干,膏中含枯,干润相宜,枯膏相济。上下联的第一个字都是草字头,不仅无重复之感,而且有顾盼之态,显然出于萧老的精心设计。八个字的部首中有三个“水”,三个“水”的写法颇为不同,让观者丝毫无雷同之感。上联后一字“夏”落笔往外微撇,下联后一字“秋”的“禾”部也往外撇,犹如一个人的两只脚,成丁字步立定脚跟,遒劲稳重。下联的“冰”字是八个字中笔画最简略的,为避免失重,萧老有意在此处落款钤印。


兴到笔随固然是极佳地作书状态,但是适当地经营与收拾常常有助于造就传世佳构——这幅对联就是很好的明证。

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四馆介绍|业界新闻|申请办展|联系我们
© 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. 苏ICP备18022780号-1 您是本站的第 位来客
友情链接: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江苏省美术馆 江苏书法网 浦口区文化广电局


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