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
当前位置:首页>学术动态>金陵四家研究>读舒父老人手札

读舒父老人手札

发布时间:2025-10-11 点击数:0

手札,是古人的一种生活状态,秦汉时期人们就有了书信往来,据说现存最早的家书是云梦睡虎地出土的一件木牍,为秦军士卒“黑夫”和“惊”兄弟俩给家里兄弟“衷”的一封信,写于秦始皇二十四年。特别是到了东晋,王逸少、王子敬父子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手札,这些有意无意间的小纸条,既让我们了解到他们在某一时期的生活片段,也让我们欣赏到他们的书法风采,从此书法史上有了人们对于二王手札的崇尚,衍生出一个庞大的帖学体系,为千百年来书法家们临摹学习,这是他们没有料想到的。

    随着时间的推移,手札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。E时代的我们,看到冷冰冰的伊妹儿,毫无感觉,因为它掩盖了人们最为真实的笔迹流露,出之以千篇一律的铅字。而舒父老人高二适所处的时代,文人们还保留着最后的那一份传统习惯,因此舒父老人也给我们留下了他一个又一个生活片段,定格在他的手札之中,他的心绪也随之表露无遗,或愤懑,或愉悦,或郁闷,或爽朗,真真切切。正因为它是真实的,所以也就最容易打动人。在近现代书家的各种书法样式中,恐怕舒父老人的手札是一大特色,彰显着手札带给人们的最后的魅力。

图片

△《报菉君因寄慰孤桐老人》手札


    面前的这件《报菉君因寄慰孤桐老人》手札,即是一个典型的代表,也是他手札中的精品之一。此信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,垂暮之年的他抄录了自己的诗稿,“熟看解作文无咎,为况襟期老更亲”,他乐于以自己的诗稿与人交流,抒发胸中的感慨。尺幅不大,写得却是金薤琳琅,十分灿烂。初看恣肆率意,不拘小节,细读却能体会到笔法精到的妙处,让人叹为观止。从书体上看,他有意融入了楷、行、草,并杂有浓郁的章草意趣;从笔法上看,他善用侧锋表现遒媚,爽健中富有节奏,迅疾中不失淹留;从结构上看,大小见参差,短长各有态,结字皆因势所生;从章法上看,高低错落,添加涂改,不断地冲突最终归于和谐,造成了丰富性很强的整体效果,加之书卷气溢于字里行间,有烟云满纸之感。所有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随性流露,与古人手札的精神如出一辙。因古今书家的生活阅历、审美意趣、个人情性之异,舒父老人的手札,又让人读出新意来,与古人有异,与今人也绝不雷同,郭鼎堂、沈秋明、白云间、沙石荒、王涤如、胡子夏、林散耳、萧蜕阁各有千秋,特别是在碑学思潮影响下的近现代书坛,舒父老人的书法显出别样的面貌来,犹如一缕清风拂过。

    米襄阳曾说:“安排费工,岂能垂世。”舒父老人的手札正是在这种没有精心安排的情形下挥就的,一切都是那么自自然然。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书法样式的启示,更是一种书法状态的思考。
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四馆介绍|业界新闻|申请办展|联系我们
© 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. 苏ICP备18022780号-1
友情链接: 中国美术家协会 江苏省美术馆 浦口区文化广电局


微信扫一扫